教育事业
孟津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小学83所,初级中学18所,普通高中4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立幼儿园2所。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孟津县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孟津教育"二次创业,教育崛起"的发展目标,着力突出"质量、安全、稳定"三大主题,充分利用"质量提升、管理创新、环境创优"三大载体,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全县幼儿教育逐步规范,义务教育蓬勃发展,高中教育成绩斐然,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效果凸显,教育质量捷报频传,2015年高考孟津一本上线594人,二本以上上线1919人,三本以上上线3227人,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局先后获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宣传先进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先进县、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洛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孟津县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孟津教育"二次创业,教育崛起"的发展目标,着力突出"质量、安全、稳定"三大主题,充分利用"质量提升、管理创新、环境创优"三大载体,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使全县幼儿教育逐步规范,义务教育蓬勃发展,高中教育成绩斐然,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效果凸显,教育质量捷报频传,2015年高考孟津一本上线594人,二本以上上线1919人,三本以上上线3227人,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局先后获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宣传先进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先进县、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洛阳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疗卫生事业
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县直单位9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公疗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卫生学校、120急救指挥中心、新农合办公室;乡镇有会盟、平乐、白鹤、送庄、朝阳、城关、麻屯、常袋、横水、小浪底、王良、黄鹿山等12个乡镇卫生院。21个基层单位中,县医院、中医院、公疗医院、疾控中心4个单位为科级事业单位,其余17个均为股级事业单位。
全县卫生系统共有正式职工1597人,其中在职1232人,离退休36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106人,专科428人,中专508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236人,初级349人;共有执业医师493人,执业助理医师405人,执业护士751人,执业药师51人。
全县10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共有卫生所(室)235个,乡村医生650人。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650张,全县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59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执业医师89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1.78人。
全县卫生系统共有正式职工1597人,其中在职1232人,离退休36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106人,专科428人,中专508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236人,初级349人;共有执业医师493人,执业助理医师405人,执业护士751人,执业药师51人。
全县10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共有卫生所(室)235个,乡村医生650人。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有床位1650张,全县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59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执业医师89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1.78人。
科技工作
一是完善激励政策,着力打造良好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孟津崛起的意见》、《孟津县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和《孟津县推进产学研军合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县域企业实施创新的积极性。特别是今年以来,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大幅提高科技创新的各项奖励标准,年度专项奖励基金总额从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兑现奖励资金168万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热情。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年初,县财政支出安排科技投入2019万元,占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7%,同比增长12%。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按150%加计扣除,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科技专项资金,上半年,已帮助15家企业争取项目资金450万元。
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补助措施,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研究生实验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目前我县建成并已通过认定的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质量监测机构1家,市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35家,全县各类科技研发机构总量达到55家。这些研发平台的建立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全县产业升级。引导传统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工艺革新、设备更新,加快升级转型步伐。今年以来,国润管业和华冠齿轮两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康耀电子、名特玻璃两家进入市级初审,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新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登记10家,全县达到90家。
五是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修订完善产学研合作奖励政策和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推动县域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今年我县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其中佳一机电、铜一金属、隆华传热、农发农业、华冠齿轮等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项目成效明显,铜一金属与河南科技大学的合作成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发农业公司与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资金支持,华冠齿轮与军事交通学院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发展企业核心技术,我县设立了专利资助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提高专利资助标准,2015年新申报的专利资助与去年相比提高一倍。着眼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报。截至6月底,新申报专利120件,我县专利申请总量达到 1070件,授权专利总量达到644件。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年初,县财政支出安排科技投入2019万元,占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7%,同比增长12%。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在税前按150%加计扣除,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科技专项资金,上半年,已帮助15家企业争取项目资金450万元。
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补助措施,鼓励企业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研究生实验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目前我县建成并已通过认定的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省级质量监测机构1家,市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35家,全县各类科技研发机构总量达到55家。这些研发平台的建立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全县产业升级。引导传统产业推进产品创新、工艺革新、设备更新,加快升级转型步伐。今年以来,国润管业和华冠齿轮两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康耀电子、名特玻璃两家进入市级初审,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新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登记10家,全县达到90家。
五是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修订完善产学研合作奖励政策和举办产学研合作活动,推动县域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今年我县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其中佳一机电、铜一金属、隆华传热、农发农业、华冠齿轮等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项目成效明显,铜一金属与河南科技大学的合作成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发农业公司与郑州果树研究所的合作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资金支持,华冠齿轮与军事交通学院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发展企业核心技术,我县设立了专利资助专项资金,鼓励、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提高专利资助标准,2015年新申报的专利资助与去年相比提高一倍。着眼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专利申报。截至6月底,新申报专利120件,我县专利申请总量达到 1070件,授权专利总量达到644件。
文化事业
一、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省、市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孟津县于2010年成立了"孟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孟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强了文化工作的管理职能,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孟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于2012年全面完成县曲剧团的事改企工作。
二、完善设施建设,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孟津县在积极完善和提高县文化馆、图书馆部颁标准的同时,改造提升镇级文化广场8个,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图书馆大楼、文化馆大楼等进行了装修改造和设备添置,还进一步完善了十镇的文化站和228个行政村的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点"实现全覆盖,90%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并推行了"人均五本书、每月一场电影、每年两部戏"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捷的文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县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王铎书法馆)、一团(曲剧团)、一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镇一站(综合文化站)、一广场(中心文化广场);行政村一室(文化活动室)、一院(文化大院)、一场地(小型文化广场)的文化主阵地,覆盖城乡、机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形成。县文化馆现有建筑面积1635平方米,内设排练厅、展厅、综合活动厅、辅导部、书法美术部、摄影部、非遗中心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场所,达到了部颁三级标准;县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馆藏图书达8.7万册,并以每年3300册左右的速度递增,年订报刊杂志300种,年购图书经费5万元以上,年均外借图书达13万册次以上,在全县镇、社区、企业、驻军等单位建有图书馆分馆26个,县图书馆2013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十镇各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基本达到文化部规定的"三室一厅、一场一院"要求。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孟津县已形成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大院为基础,文化个体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文化网络,呈现出国家、集体、个人踊跃兴办文化事业的新格局。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配合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元宵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县城举办的大型民间文艺踩街活动,镇及县直各单位积极组织表演队伍参加,参加演出人员都在8千人以上,观众达5万人次以上,表演节目有狮舞、排鼓、秧歌、唢呐、高跷、旱船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各镇每年也都举办各类文艺表演活动。
2、广场文化活动。目前孟津县城有广场4个,每镇均有文化广场1个,村级文化广场320余个。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开展了以"欢乐孟津"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五年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文化消夏"晚会40场,能容纳数千人的文化活动广场,场场爆满,吸引了县城及周边的广大群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积极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舞台艺术送农民"和"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文化惠民活动,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益"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免费观看。每年演出120场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强化措施,非遗保护扎实有效
通过深入基层、认真指导、落实普查等工作,共举办普查培训班10余次。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000条,立项1300个,整理全县普查汇编55套。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18个、县级16个。
五、品牌引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孟津文化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十分重视,《孟津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以牡丹画、唐三彩、青铜器、黄河奇石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立足自身优势,整合文化资源,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五朵金花,一枝奇葩"旅游文化思路,打造"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中国唐三彩第一村"、黄河奇石画、白鹤民间杂耍、黄氏青铜器、王铎书法艺术等六大文化产业品牌,高起点、高规格设立了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该园区规划总面积3.2万亩,空间布局为"三区两园一基地",园区突出牡丹文化特色,以牡丹画、牡丹花、牡丹瓷为龙头,以黄河石画、王铎书法、青铜器为支撑,辐射带动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娱乐、酒店餐饮、会展收藏、新兴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个性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发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园区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效率运营,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洛阳市文化产业园区中位居首位。2013年7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三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基地"。
六、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市场繁荣发展
为确保全县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市场繁荣发展,我们实行目标管理办法,加强经常性监管和专项治理活动,坚持不懈地组织"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等集中和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特别是在网络经营服务场所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上网人员有效身份检查登记制度、聘请社会上的老同志做网吧义务监督员、定期联席会议制等措施,对网络经营服务场所进行日夜监管,网吧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文化市场及扫黄打非工作连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积极推进网吧连锁经营工作及升级试点工作,在2011年中国网吧产业年会上被全国高端网吧产业发展促进联盟授予"中国网吧行业管理推动奖",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在2015年1月21日~23日文化部在洛召开的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上,受到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按照省、市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孟津县于2010年成立了"孟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孟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理顺了管理体制,加强了文化工作的管理职能,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孟津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于2012年全面完成县曲剧团的事改企工作。
二、完善设施建设,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孟津县在积极完善和提高县文化馆、图书馆部颁标准的同时,改造提升镇级文化广场8个,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图书馆大楼、文化馆大楼等进行了装修改造和设备添置,还进一步完善了十镇的文化站和228个行政村的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点"实现全覆盖,90%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并推行了"人均五本书、每月一场电影、每年两部戏"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便捷的文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县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王铎书法馆)、一团(曲剧团)、一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镇一站(综合文化站)、一广场(中心文化广场);行政村一室(文化活动室)、一院(文化大院)、一场地(小型文化广场)的文化主阵地,覆盖城乡、机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形成。县文化馆现有建筑面积1635平方米,内设排练厅、展厅、综合活动厅、辅导部、书法美术部、摄影部、非遗中心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服务场所,达到了部颁三级标准;县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馆藏图书达8.7万册,并以每年3300册左右的速度递增,年订报刊杂志300种,年购图书经费5万元以上,年均外借图书达13万册次以上,在全县镇、社区、企业、驻军等单位建有图书馆分馆26个,县图书馆2013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十镇各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站,基本达到文化部规定的"三室一厅、一场一院"要求。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发展,孟津县已形成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镇文化站为枢纽,村级文化大院为基础,文化个体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文化网络,呈现出国家、集体、个人踊跃兴办文化事业的新格局。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配合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元宵节举行大型文艺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县城举办的大型民间文艺踩街活动,镇及县直各单位积极组织表演队伍参加,参加演出人员都在8千人以上,观众达5万人次以上,表演节目有狮舞、排鼓、秧歌、唢呐、高跷、旱船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各镇每年也都举办各类文艺表演活动。
2、广场文化活动。目前孟津县城有广场4个,每镇均有文化广场1个,村级文化广场320余个。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开展了以"欢乐孟津"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五年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文化消夏"晚会40场,能容纳数千人的文化活动广场,场场爆满,吸引了县城及周边的广大群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积极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舞台艺术送农民"和"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文化惠民活动,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受益"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免费观看。每年演出120场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强化措施,非遗保护扎实有效
通过深入基层、认真指导、落实普查等工作,共举办普查培训班10余次。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000条,立项1300个,整理全县普查汇编55套。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18个、县级16个。
五、品牌引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孟津文化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十分重视,《孟津县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以牡丹画、唐三彩、青铜器、黄河奇石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立足自身优势,整合文化资源,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五朵金花,一枝奇葩"旅游文化思路,打造"中国牡丹画第一村"、"中国唐三彩第一村"、黄河奇石画、白鹤民间杂耍、黄氏青铜器、王铎书法艺术等六大文化产业品牌,高起点、高规格设立了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该园区规划总面积3.2万亩,空间布局为"三区两园一基地",园区突出牡丹文化特色,以牡丹画、牡丹花、牡丹瓷为龙头,以黄河石画、王铎书法、青铜器为支撑,辐射带动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娱乐、酒店餐饮、会展收藏、新兴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个性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发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园区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效率运营,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洛阳市文化产业园区中位居首位。2013年7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三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基地"。
六、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市场繁荣发展
为确保全县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市场繁荣发展,我们实行目标管理办法,加强经常性监管和专项治理活动,坚持不懈地组织"扫黄打非"集中行动等集中和专项治理活动,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特别是在网络经营服务场所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上网人员有效身份检查登记制度、聘请社会上的老同志做网吧义务监督员、定期联席会议制等措施,对网络经营服务场所进行日夜监管,网吧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文化市场及扫黄打非工作连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积极推进网吧连锁经营工作及升级试点工作,在2011年中国网吧产业年会上被全国高端网吧产业发展促进联盟授予"中国网吧行业管理推动奖",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在2015年1月21日~23日文化部在洛召开的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上,受到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