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陵
(2011-12-21 18:21:57)
汉光武帝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光武帝原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积2万平方米,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光武帝原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 “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
光武帝原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他率领农民军叱咤风云,推翻“新莽”政权,削平群雄,中兴汉室,施行一系列“柔道”政治。兴农重教,发展经济,使中国由割据走向统一,使社会由崩溃走向繁荣。史家曾评论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毛泽东同志也曾高度评价: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光武帝刘秀无愧为乱世豪雄、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及一代明君。
一、济阳诞生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因其父钦曾为济阳(今兰考东北)令,故光武帝于公元前6年生于济阳。后钦又任南顿(今项城市西)令,刘秀随其父至南顿,九岁孤,为叔父良所养,世称汉宗室。“性勤于稼穑”,后游学长安。称帝后,曾巡视南顿,置酒会赐吏人父老,复南顿田租二岁。
二、舂陵起事
公元22年,“天下连年灾蝗”,“南阳荒饥”,刘秀卖谷于宛(今南阳),宛人李通以图谶之说,告诉刘秀:“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于是刘秀便购买兵弩等武器与李通从弟李轶在宛起事,时年二十八。接着率众还舂陵(今湖北枣阳),与其兄刘纟寅相会。众见刘秀“降衣大冠”,身穿将军服,原来恐惧之心乃得自安。又联合新市、平林等绿林军,先后攻占长聚、新野、唐子乡、湖阳等地,刘秀还“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但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刘秀则敛宗人所得财物分给众人,以稳军心。继而拔棘阳,与莽军战于小长安,舂陵、绿林军得以壮大。
三、昆阳大战
公元23年刘纟寅、刘秀等率领的舂陵、绿林军在宛城一带战败甄阜、严尤(新莽纳言将军)率领的莽军,取得节节胜利后,即建立更始政权,推刘玄(原淮阳王)为天子,刘纟寅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三月刘秀与诸将攻取昆阳、定陵、郾等地,“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而王莽则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围困昆阳。这时昆阳汉军惶怖忧念家室,“欲归诸城”,独刘秀挺身而出说:“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即命王凤、王常率八、九千人留守,自己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并同郾、定陵诸营会合约三千人无不以一当百,从城西水上向莽军中坚冲杀。如此里应外合,在大雷风,雨下如注的情况下,莽军大溃,王寻被杀。昆阳大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约1:21)。经此一战,莽军一蹶不振。而却显示了刘秀军事家的才能,并为汉室中兴奠定了基础。
四、称帝鄗邑
昆阳大战后,更始政权内发生裂隙,刘纟寅 被杀,刘秀“难交私语”,不敢为兄长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以屈求伸,得到刘玄的信任。接着更始迁都洛阳,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出使河北。他用“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的措施“镇慰州郡”,得到河北吏民的欢迎,所到郡县无不“争持牛酒迎劳”。唯一卜者王郎自称“天子”,据守邯郸。刘秀只得北巡到蓟,未料蓟中官吏皆应王郎。刘秀又南巡,经千辛万苦达信都,得到太守的支持。于是击堂阳、和戎(钜鹿)、昌城、曲阳、中山、卢奴(定州)等,降者数万人;又收新市、真定、元氏、房子农民军,继而破渔阳、拔钜鹿,于公元24年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拔其城,诛王郎”。这时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农民军合众数百万,割据为帅,也被击败投降。自公元25年刘秀脱离更始,至高阝 邑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五、定都洛阳
公元25年,刘玄入关,舞阴侯李轶、大司马朱鲔等“将兵号称三十万,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阳”,而刘秀在平定河北后即遣廷尉岑彭等十一将军布阵围攻。岑彭原系朱鲔校尉,刘秀利用其与朱鲔的友善关系,令岑彭往城下劝降。岑彭说刘秀已“平定燕赵,尽有幽冀之地。百姓归心,贤俊云集,亲率大兵,来攻洛阳。天下之事,逝其去矣。公虽婴城(绕城)固守,将何待乎!”朱鲔因参与谋杀刘纟寅 ,惧降后下场可悲而犹豫不决。可刘秀表示“不忌小怨”。于是朱鲔就让岑彭乘索登城试探有无诚意,岑彭果然“趋索欲上”,朱鲔最后终于许降,并自缚与岑彭一起去河津亭见刘秀,刘秀即为之解缚,令岑彭星夜送其归城。第二天朱鲔举城投降。洛阳之围未动干戈即取得胜利。至十月,刘秀“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从此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长达一百六十多年之久。
在昆阳大战之后,“更始将北都洛阳”,曾以刘秀为司隶校尉,“使前整修宫府”。定都后于公元26年“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公元29年十月“初起太学”。公元56年“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等,如此象征都城的标志性建筑都已俱备。
六、统一全国
在刘秀“镇慰”平定河北期间,更始与赤眉两军均进入关中,更始战败,赤眉东撤。刘秀定都洛阳后,即展开大规模统一全国的战争。当赤眉十余万大军在崤山失利后,退至宜阳遂弃戈投降。为纪念这一战绩,至今宜阳尚存有光武庙。此后冯异“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悉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众归本业”,关中迅即平定。公元27年至30年又先后扫平关东割据者睢阳刘永、东海董宪、琅邪张步、南阳邓奉等。岑彭乘胜南下,进击秦丰、田戎、再获全胜,江南各郡望风而从,荆、交两州由是平定。彭宠反叛渔阳,因被家奴所杀,叛众不战而降,北方局势得以稳定。公元30年三月至34年十月,陇右隗嚣被窦融和刘秀亲率大军夹击消灭。公元34年十一月至36年十一月,经大将吴汉的猛击,八战八胜,攻克成都,占据巴蜀自立为帝的公孙述最终败亡。如此经过进取关洛、扫平关东、经略西北、攻占巴蜀,统一全国的战争基本结束。
七、“柔道”政治
刘秀曾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所谓“柔道”,即宽仁谨厚之道,体现在政治方略上,就是他在位33年期间,始终实行宽刑薄罚、度田薄赋、省减吏员、赈济贫弱、重用贤良、清俭谨厚等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措施。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汉室中兴”,使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走向统一稳定,使王莽以来的衰败情况走向繁荣富强,得到民众的拥戴。刘秀无愧于顺应历史发展,促进社会升平的一代明君。
八、安边友交
为了安内御外,光武帝在位期间,一直采取对外和平友善的外交政策。如公元45年,“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而刘秀则“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南匈奴称臣遣子入侍。北匈奴多次乞和亲,很少发生战事。另外与韩国、扶余国、高句丽都建立友好关系。公元57年,刘秀在洛阳特别会见倭奴国(今日本)使者,并赐给汉倭奴王印绶。所赐金印后来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发现,至今犹存。日本特建金印公园,以示纪念。这些都为东汉初年的稳定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九、东汉陵墓
武帝原陵鸟瞰图
说明:光武帝刘秀终年六十二岁。他曾遗诏:“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西汉刘恒)制度,务从约省。”“葬皆以瓦器,不以金银铜锡为饰”。并诏“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其陵号曰“原陵”。
在中国历史上,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是封建制的发展时期,史称“帝王中兴第一人”,其功业光耀千秋,辉炳万代。他的成功,在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中断的汉朝得到延续(实际是建立一个新朝),使战乱频仍的国家得到统一。还因为他实行释放奴婢、轻徭薄赋、省减吏员、宽驰刑律、赈济贫弱、兴农重教、优容臣僚等一系列“柔道”政治,使东汉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主张以人为贵,以和为贵,“高秩厚礼允答元臣”,“退功臣”而不是屠戮;任人唯贤、重用廉吏、不分亲疏;宗室贵戚禁任公、卿、州牧,以免干政;即使对降将俘虏,或封列侯,或归民伍。而对贪官污吏、枉法肆虐者严惩不贷。刘秀文武兼备,宽宏大度,严以律已,勤政务实,不求奢华,颇有人格魅力。这些都是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民情民意的。他的雄才大略及文治武功,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论。